如果告诉你,汉族、羌族、藏族其实源自同一个祖先,你会相信吗?
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,羌族属于少数民族,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化风俗,都和中原的汉族截然不同,看起来似乎与汉族毫无关联,怎么可能是同一个根源呢?
然而,当我们回顾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历史时,却发现羌族的角色其实非常关键……
故事的起点是炎黄结盟,也就是炎帝与黄帝的联盟,诞生了炎黄子孙这个民族大家庭。但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即使是亲如一家的炎黄子孙,也难免会有分裂的那一天。
当炎黄子孙向四方扩散,各个部族渐渐形成。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,历史的车轮开始滚动。
展开剩余89%大禹建立了夏朝,商汤灭夏建商,周武王推翻商朝,建立周朝。
这三代统治时间加起来超过1600年,统治者更替不断,但羌族始终存在于这片土地上。
从炎黄子孙分支开始,羌族就已经存在,他们也是炎黄子孙的一支,只是他们选择了留守原地。
这里的“原地”指的是陕甘地区。
事实上,陕甘地区才是真正中华民族的发源地,只是后来的王朝多数偏向东部发展,才让陕甘羌族看似离“中原”较远,但实际上,“中原”应当在这里。
当然,因地理环境恶劣,那片地区如今可能已不太适宜人类居住。
除了选择留下来的羌族,大多数部族选择迁徙,比如周人的祖先东进,藏人的祖先则西迁。
因此,可以说汉族、羌族、藏族都是炎黄子孙,只因历史变迁,五千年前分道扬镳,三方同宗一点都不为过。
既然羌族与其他炎黄子孙没什么本质区别,为何他们一直处于被排斥、被嫌弃的状态呢?
以商朝为例,商朝不仅对羌族发起多次战争,还将羌族俘虏当作祭祀的祭品。
商朝的祭祀非常残酷,那些羌族俘虏被当成祭品,待遇几乎等同于极刑。
商朝与羌族的冲突自商朝早期便开始了,商朝中前期的羌族命运非常悲惨。
如果这些事发生在商朝末期,大家还可以把责任推到暴虐无道的商纣王头上,毕竟他罪大恶极,多几条黑锅也不意外。
但遗憾的是,残害羌族的重担不在商纣王,而是在商朝明君武丁。
武丁并非昏君,相反,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,被誉为商朝的“中兴之君”。
但在羌族眼中,武丁却是个恶人。
如今考古发掘了大量武丁时期的文物,其中不少带有铭文,虽然是甲骨文,但内容已被解读出来。
其中许多内容涉及祭祀,羌族俘虏频频“登场”。
在殷墟遗址中,最著名的墓葬当属妇好墓,出土大量文物,文物上常见“用羌”“杀羌”等字样。
武丁在进行祭祀之前,会先占卜祖先是否需要奴隶。
古代占卜多在龟甲上刻字,再用火烧裂纹判断祖先意愿。
武丁刻下的字是:“其用五羌?用于祖乙。”意思是:祭祀祖乙需要用五个羌族奴隶吗?
现代人无法确定占卜结果如何,但这五个羌人无疑已成为祭祀的牺牲品。
那么武丁手中从何处得来这么多羌族俘虏?他不可能随便闯入羌族地盘随意抓人。
其实,这些羌族俘虏都是妇好抓来的。
前面提到妇好墓出土大量文物,那妇好到底是谁?
妇好是武丁的妻子,四大王后之一,更是中华历史上首位女将军。
她真的是亲自带兵作战的女将军,经常率军冲锋在前。
商朝时的战争规模多为几千人,但妇好曾带领一万三千余人攻打羌族,成功击退对方并俘获大量俘虏。
妇好为何要进攻羌族?甲骨文显示,她率领商朝超过半数兵力出征羌族,目的是寻找夏朝遗民。
这里的遗民显然不是普通百姓,毕竟商汤灭夏后,不可能屠灭天下所有人,遗民很可能是夏朝的皇族后裔。
专家们在一些甲骨文中发现了信息:羌族住地发现了夏人。
为何夏人会在羌族地盘?又是谁要抓他们?答案显而易见,商朝暗中操控。
另一件青铜器上记载,夏朝遗民进入羌族地后受到了热情招待,羌族首领甚至将女儿嫁给了夏人。
可见羌族与夏人关系密切,妇好出兵未必只为几位遗民。
武丁是商朝第22位君王,他所处年代距夏朝已有相当久远,不太可能为几个人出兵。
另一件青铜器上还有一句话:“羌藏夏遗,不敬商命。”
意思是羌族为了庇护夏朝遗民,选择对抗商朝。
夏朝时,羌族是盟友而非敌人。
夏朝灭亡后,羌族仍保护夏朝遗民,因而与商朝为敌。
这也使羌族遭受巨大灾难。
不过羌族并未被商朝击垮,虽受商朝轻视,但羌族作为古老部落,不容轻易征服。
商朝末期,周文王起兵反商,羌族成了他最坚实的支持者。
周文王的四位妻子皆是羌族,周武王伐纣时,羌族赠送百辆战车和三千身披铠甲的士兵。
周武王的妻子中,也有多位羌族女子。
俗话说,敌人的敌人是朋友,周武王对羌族的态度说明了一切。
总之,羌族在商朝遭受惨痛对待,是因两族之间有深仇大恨。
商朝初期为追杀夏朝遗民,误伤了许多羌族人。
羌族为保护夏朝遗民,选择与商朝对立,双方长期交战,商朝欲彻底消灭羌族,却一直未能如愿。
岁月流转,时光变迁,或许商朝人已忘记为何打羌,羌族也遗忘了为何反商。
但仇恨依旧,矛盾未消,战争继续,商朝人依然痛恨羌族。
直到商朝灭亡,这段恩怨才终于落幕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配资-配资查询114-配资开户流程-怎么申请股票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